cathysxch

「花滑-主记录向/感想类」
「古风-微小说/听歌写故事」
「中抓-我写的都是我推的」

《如懿传》完结剧评

电视剧《如懿传》大结局了,为期近两个月的追剧征程宣告结束。

 

《如懿传》开播的时候,据我看完《后宫·如懿传》小说已经三年,别的情节基本忘光了,就只记得小说里如懿自戕那段。

小说里的如懿,绣样绣了一半,戏文读了一半,一把匕首刺进胸膛,自我了断了。

那未完成的绣稿,绣的是青樱红荔,摊开的戏文,是《墙头马上》。她留下这两样东西给皇帝,是想皇帝念着旧时的情分,保护自己的儿子。

我记得这一段写得,刚烈而决绝,是全小说的高潮。

 

电视剧的剧本做了改动。

电视剧里,如懿也是拿自己的性命和皇帝置气,只不过用了比较温和的方式。生病不吃药这种方式,大概相当于慢性自杀。我想了想这种方式倒是更理智更识大体一点,都说了嫔妃自杀是大不敬,要牵连家族的。

剧里的如懿没有像书里的那样留给皇帝什么温情脉脉的东西,她给他留了一株早就枯了的绿梅,和一张残缺的画像。两样东西,都象征两人曾经美好情分的枯竭。

这个故事,在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线上,是由少年相知相许走到心生隔阂、芥蒂,走到彼此疏远、厌烦,再到最后一方骤然离世,另一方追悔莫及。

电视剧的最后一集里用了很多回忆的穿插,先是如懿在生命的最终阶段去游览紫禁城,去她少年时和她的弘历哥哥一起登上的城墙远眺,和容佩说起自己怎样与皇帝交心、怎样嫁入潜邸、怎样走上后位、走到皇帝身边去。还有那些故人,琅嬅、晞月、阿箬、绿筠、玉妍、意欢,还有她疼爱过的孩子们。她走得平静安详,仿佛真的死亡对她来说才是自由自在了。

然后是皇帝知道消息后的错愕、愤怒,然后想自欺欺人地补救那幅再不可能复原的画。然后是皇贵妃礼下葬,仿佛用这种方式还了她自由自在身。

其实她在答应他做皇后的那一刻起,本是把自由自在抛在了脑后的,她想一直陪伴他,与他长长久久、不相离、不相弃。

她最喜欢听他说的三个字是:你放心。可是最后,他最伤她的心。

最后的最后,是时间的快进,永琰立太子、嫔妃生白发,用这些来表达皇帝日久天长的怀念。他给自己建了座叫“梅坞”的殿宇,里面摆满了她喜欢的绿梅。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找出一个盒子,盒子里是绣纹已经旧了的青樱红荔丝帕,还有那一缕如懿的断发。

苍老的皇帝剪下自己发辫上的一截白发,与故去的如懿留下的那一缕黑发放在了一起。

他们没能白头到老,也没能黑发到老。他们也没能做到“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小太监进来给太上皇奉茶,惊喜地发现那株枯了好多年、皇帝看了好多年的绿梅竟然抽芽了。而另一边,躺椅上的太上皇已经没了气息。

一切都太迟了。

 

 

这是一个男女主人公都作死最后真的作到死了的悲剧故事。

没有糖,全程都是刀子,前半段是隐藏的刀子,后半段是明晃晃的刀子。

其他人也基本上没谁有什么好结局,惢心和江与彬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可中间还夹着一个让人心疼的李玉。

 

这个剧,节奏不快,看得,也让人不爽快。我可以四天看完《琅琊榜》哭哭笑笑仿佛一个神经病,但是实在不能一口气看完《如懿传》,有时候一天两集我都觉得多。

这个剧,看得人心里堵。

我现在多数时候比较喜欢直白且激烈的剧情,撒糖甜掉牙,发刀正戳心的那种。《如懿传》的刀子,比较钝,有些情节它不是让你哭,而是让你觉得堵。

我喜欢的几场爆发戏:第二集末如懿以为自己要死了和皇帝交心;惢心出嫁;意欢自焚;炩妃罪行被彻底揭开;以及、最后一集的回忆杀。

 

 

等这个剧等了一年多,还是有很多地方可圈可点。演员的整体年龄感,绝大多数演员的角色贴合度,基本上全员在线的演技,服装(女主的部分服装除外)、场景、构图、镜头处理、配乐。在剧本与故事梗概已定的情境下,剧组已经很好地做到了故事的还原以及影视化的表达。

这个故事的局限在于它的格局,相比于2015年的《琅琊榜》,以及我们小时候看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如懿传》的格局太小了。它把男女情爱当作了主线,少了那一份家国天下的情怀。从剧组的很多情景设置大概可以感受到剧组是想做大场面的,但是“大场面”是否震撼人心,是要用内容来支撑的。弘历登基、如懿封后、乾隆下江南,这些都是剧里面的“大场面”了,演员很多阵仗很大,可见剧组很有钱。但是这些,终究没有《琅琊榜》里“金殿鸣冤”那一场大戏来得震撼。

但是剧组在一些细节上的,近景镜头的处理做得很好。我喜欢那些处理得很美的角色死亡的镜头:高晞月死在漫天大雪里,她的面色和雪差不多的惨白,但还是很美。白蕊姬弹着琵琶走向死亡,近镜头对着她拨弦的手,血一滴一滴砸下来,竟然是妖娆的美。意欢死在满室的烛光火光里,诗稿一张一张烧起来,配乐配的是《醉花阴》,她自己念的是纳兰词:而今才道当时错。明明哭得满脸泪痕了,却觉得她最后的镜头比之前笑的时候更美。以及如懿死后,回忆镜头的穿插与背景音乐的配合,节奏感很好,很催泪。

这个剧的音乐配合我很喜欢,很大气,又很恰当,很多情绪点是借着音乐烘托起来的。

 

槽点,其实还好。作为一个剧如果完全没有槽点那就太可怕了。情节上的槽点我觉得是77-86集关于凌云彻的情节太长了、且有些无聊。知识性的槽点,其他的也没怎么看出来,只一点,白瓷甜白釉那里估计很多人都疯了。服装造型上其实我自己比较追求“大体背景合理的条件下好看最重要”,所以我不明白既然剧组请得起大牌演员、衣服和布景也很有质感,为什么要用那些看起来就很浮夸廉价的头饰、以及造型奇异的旗头(其实并不需要每个人的旗头造型都不同呀)。

演技这种东西,在对手戏的场面里高低对比立现。基本上没有哪个角色出戏得过分,这体现了导演的能力和全员的入戏状态。要说白玉微瑕,我觉得,皇帝您在说大段台词的时候,能不晃么。

 

对清史没什么了解,只是看剧过程中好奇随手查了一点资料。孝贤皇后崩于随帝东巡舟中。永琪真的有一个姓胡的妾室,也真的在二十五岁死于附骨疽。

一些人物的命格有史料的记载,作者只能在已有结局的基础上构造他/她的故事走向。

我并不想吹这个剧有多尊重史实,因为我也没有去一一考证过。我只是觉得古装剧如果涉及真实人物,不能太天马行空。这也是借用真实人物写故事的局限性。

 

总的来说,这个剧我觉得还可以。追剧体验总的来说也还可以。

功能性来讲这个剧近期我不想再看第二遍。

剧情嘛,怎么戳心都可以。生活还是甜甜的好。


评论(16)

热度(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