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sxch

「花滑-主记录向/感想类」
「古风-微小说/听歌写故事」
「中抓-我写的都是我推的」

十年纪 —— 我看花样滑冰的这十年

 

入坑花滑是一件漫长又持久的事情。而讲故事注定暴露年龄。

这是一篇交心的自述。

 

有记忆的第一场直播是2007年的世锦赛,申雪赵宏博的《沉思》,庞清佟健的《歌剧魅影》,还有女S那双亮闪闪的眼睛。



那之前的“都灵冬奥会张丹张昊坚强演绎‘龙的传人’”“盐湖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抛四只差一点就成功”,还有再之前的“陈露创造中国女单历史最好成绩”“丽萍斯基18岁冬奥夺冠后急流勇退”“关女王的奥运歧途”“GG的悲伤童话”“亚普之争”……都是后来看纪录片或是在看帖讨论时了解到的。

 

2007年世锦赛喜欢上的三对双人组合,是我从2010年正式入坑花滑、到2015年世锦赛结束,最喜欢的三对双人组合。喜欢申赵的技术稳定、配合默契,喜欢庞佟的细腻与深情,也喜欢SS不断对不同风格节目进行尝试的勇气。还记得陈滢总是提到:申赵曾经是双人滑所有组合里滑行最快的一对,佟健的冰舞出身,女S能力强到连跳第二跳可以接三周。

 

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双人短节目和自由滑的比赛时间是年初一初二。一家人整整齐齐,聊着天包着饺子嗑着瓜子看《渴望永生》《彩珠人》《小丑进场》《走出非洲》《追梦无悔》《柔板》,听陈姐姐的激情散文诗。那一年盆胸还有过在长节目中抛四的计划,盆胸和SS、被看作中国队的主要竞争对手。长节目SS失误之后,清姐佟哥完美clean,申雪赵宏博虽然托举有个小失误但最终夺魁圆梦。



“对抗无法匹敌的对手,承受难以承受的悲痛,去往勇者以畏惧之地。不管多么绝望,不管多么遥远,毫不犹豫地为梦想而战。为了那光荣的使命,即使向地狱进发也毫不退缩。”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尽管后一段,我一直觉得用得不那么恰当。但名族自豪感的确在那个新年里爆棚。

申赵的两套节目在CCTV回放了一天,中间穿插各种采访,基本都是中国三对组合一起,展示奥运夺冠的喜悦,和中国双人滑仍有中流砥柱和后备力量的强盛。主持人问佟健:”为什么自由滑结束后要亲吻冰面”,佟哥说:”我本来想亲吻我的舞伴的,但是当时没找着她”。佟哥呐,你这个借口找得有点差。



温哥华之前,只看双人。温哥华开始看女单。那是金猫大战的高潮和节点。毕竟温哥华之后,金妍儿就没有再系统地比赛了。

喜欢Mao那一套短节目和金妍儿那一套自由滑。虽然后来我更喜欢金妍儿13年那套《悲惨世界》,但《格什温》的确是天时地利人和。技术彪悍,气氛热烈,中段的那个掐腰转身,配合钢琴曲音,回眸一笑百媚生,大珠小珠落玉盘。



奥运会上clean两套,裁判给金妍儿打出了150+的自由滑分数。金妍儿激动地哭了。后出场的浅田真央,完成了两次3A,却在后半的3T出了错。我一度迷信地认为,Mao温哥华赛季的长节目,是配乐没有选好。

 

温哥华男单的比赛,我好像是看完女单直播之后看的录像。那时候我还不是普粉,对于普鲁申科的印象,还停留在“冰王子”的定义中。听着解说说“雷萨切克凭借高质量完成的三周跳赢得了比赛”的时候,我也没有太多的感觉。

关于那场比赛的前前后后,是我开始关注老普之后才知道的。关于那时四周跳的BV以及GOE +3至-4.8的打压政策,关于美国裁判的邮件门,关于现在看来好像是在闹着玩的电脑随机抽分。我曾经用控制变量法做一些用来自我安慰的假设,发现——那些糟心的变量,每一项的单一出现都不会直接导致结果的改变。大概是影响因素太多,加上老普本人的固执,那一场男单的三四周跳之争,在当年也算掀起过轩然大波。

 

“是男人就跳四周跳!”

这话我现在看来,也觉得倔强无比,斗气十足。

 

现在我已不对一场比赛的结果固执,但我还是深深记得老普在表演滑中那个痛到溢出来的眼神。是的,温哥华的表演滑,无论是Mao燃情的《扇子舞》,还是金妍儿空了跳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沉思》,还有其他的全部人,表演节目给我的感觉都是放松愉悦的。就只有老普,滑得那么痛,和整个表演滑的气氛都格格不入。 



那套节目,被翻译成《我病了》或者《寡人有疾》。更喜欢后一种翻译,在温哥华周期的局势里,对四周跳坚持的黄金一代的老男单们,仿佛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然而痛过之后,老普立刻做了一个胜利的姿势,谢幕的时候,感觉也不像开场时候眼睛都是红的。



 

温哥华之后的两年里,我还是主要看双人和女单。看SS的《粉红豹》《皮娜》,看清姐佟哥的《爱之梦》《天方夜谭》、每一次为单跳担心。认识了初出茅庐的隋文静韩聪,一升组就惊艳,抛四虽然基本抛一次摔一次但看他们一点儿也不畏惧的样子,就觉得放心。还发现俄罗斯的BL,女伴Vera美女,就是温哥华上那个惊鸿一瞥的粉裙小女孩。他们11年的托举,真是“花样甩女伴”。



温哥华之后两年的女单,是有点让我失望的。金妍儿不再系统参赛,浅田真央改技术发挥不稳定,小女单们不成气候,老将们也不怎么让人放心。喜欢Mao《爱之梦》结束造型前的那一圈美美的燕式。认识了安藤美姬,Carolina科斯特内尔,瓦娘娘,铃木明子,反正就是那个阶段的最后两组女单吧。还有那时候的李子君,也一度让我觉得说不定中国女单也未来可期。



男单,大概在2012年之前,我都不曾认真看过。大概是2012年初的时候,听到说“第二次复出的普鲁申科在刚刚结束的欧锦赛上获得了冠军”,内心震动: 他又回来了?

然后我去看了都灵的那场《教父》,然后我熬夜看了译作《另一场秀》的老普自传,然后我找了找温哥华的前前后后,感受到了玻璃心被小锤儿敲击的快感。

我想,虽然我错过了他的巅峰,好在我没有错过他的谢幕。

 

老普至今为止的四次奥运,大概索契的那次,是最艰难的一次。一些突破我认知的词语接连出现:“半月板磨没了”“人工椎间盘”“为一场比赛打了十针注射”……

俄罗斯一个男单名额,俄锦亚军,测试滑,测试滑发挥出色拿到奥运名额,“如果我被选择,我会全力以赴滑四套节目”。他似乎对于一些事情很迟钝,但对于他确定的、一直坚持的信念却从来没有过动摇。例如,对四周跳的坚持,和对国家的热爱。坚持到甚至让人觉得顽固。

 

索契冬奥会之前的一些大事件,13年世锦赛上金妍儿空降,双clean夺冠,为韩国女单挣到满额三个名额。14岁的Yulia Lipnitskaya横空出世,由于经常在节目里搬腿又练过体操,被冰迷们称作“软体卡”。加拿大的华裔男单陈伟群,连获11-13三年世锦金牌,自称“花滑的新方向”。张昊换了搭档,小彭程的压力和紧张在每一次的比赛中暴露无遗。俄罗斯的VT,PCS突然就收不住了。

 

我很忙碌的高中三年,每个周末会上上贴吧潜水,看龟儿锤子的cosplay,看蛋糕写的<他群传>,makato的彩铅画,和大赛前三娘的搞笑前瞻。赶上直播时间好的时候,也会看央视体育网的直播。冷圈里的人们,自产自销,发热取暖。当然,也会有一些矛盾、争执、撕逼,源于选手、打分、个性。

 

索契奥运会的时候,地域限制、我已经看不到C5了。找到了ISU官网直播,满心激动地看了的团体男单短节目,和略微心酸的团体男单自由滑。团体女单,软卡的两套都全部发挥。而索契的男单个人赛,一度是多少人不敢回忆的剧情。我看着他出场,热身,尝试3A失败,最后扶着腰滑到裁判面前申请退赛,离开冰场前,老普向看台上的观众们鞠躬,掌声雷动,却不是一套节目完成后的掌声,而是为送别。那个晚上,我还是看完了直播,却不停在刷新关于老普的消息。我没有哭,却一直止不住颤抖。

 

索契冬奥会,我大概是直播看得太不投入,以至于两年后除了结果什么都不记得。所以后来我又重温了一遍。羽生结弦短节目破了世界纪录,《巴黎散步道》少年风流,意气风发,虽然少年后来说他滑《巴黎散步道》的时候是在努力装帅。男单自由滑,最后一组摔得噼里啪啦,陈伟群把近在咫尺的奥运金牌拱手让了出去,也同时成就了羽生现代花样滑冰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冠军。Mao在短节目炸了,自由滑的《拉二》却成为了让人每次回看都感动的经典。



金妍儿本来就不太好的腰已经不再允许她拉贝尔曼,但跳跃依旧BH,又一次双clean多么难得。AS在主场发挥了自己的最好水平,带燃了现场。

我听到的那版解说,两个人在讨论,一个说“金妍儿还是技高一筹”,另一个说“I have a feeling Sotnikova will get it”。结果出来的时候,金妍儿一脸淡定,于是我也没有太去纠结。

纠结不放的是韩国媒体。但是金妍儿说,她的眼泪是终于卸任之后的悲喜交加。惊艳我的是温哥华奥运会上技术高超的选手金妍儿,而我更喜欢的是后期越来越大气平和的奥运大使金妍儿。金妍儿的3Lz3T,连跳的节奏感,至今在我心中依旧最佳。

 

索契双人,其实短节目SK的分数已经略见端倪,而自由滑上男S连跳第一跳的失误,加上SS那并没有什么悬念的抛3A摔,又一块铜牌的收场让我不免为SS惋惜。其实那套《胡桃夹子》,我觉得是比《Jesus Super Star》好看的。但不得不承认,VT那时的技术动作的确更稳更流畅。

领奖台上,女S抱着男S哭了。



索契奥运会比赛结束后,有过一些当时看觉得震惊、现在看觉得脑残的流言。我至今不能理解,怎么会有人那样邪恶地怀疑、甚至诽谤一位带着不知还有多少零件是原装的的身体,准备拼下四套节目为自己的国家争取荣誉的运动员的忠诚。

有过传言,说老普有意愿直播手术来击碎谣言。这个说法后来被Yana辟谣,但她说老普的确有对手术进行录像存档以备不时之需的想法。不过我们还是在新闻采访里看到了他满是伤痕的、腰部突出一块的背,螺钉断在脊椎里的X光片子,和从身体里取出来的断掉的带血的螺钉。手术后那个采访的视频里,他胡子拉碴,一头金毛有些过长,还穿着病号服,脸色不怎么好,眼神也感觉很疲倦,但却还在笑!甚至还玩弄螺钉!从那之后,我感觉我百毒不侵了。

 

医生说,那种钛合金是用于航空和宇航领域中的,但是在一个3A中断成了两段。

医生说,那种钛合金螺钉被使用过五万根,断在脊椎里这种事,他是超过五万例中的第三例。

医生说,如果他带着断裂的螺钉继续参赛,可能会出现很糟的结果:断开的螺钉可能会切开脊髓组织,造成残疾甚至致命。就连他自己也说,害怕仍带着疼痛跳跃的话,四个螺栓和椎间盘会一起飞出去。

 

我是个无神论者,却在知道那些消息后感谢上帝。感谢上帝,让他及时停了下来。

 

后来,看到说医生在手术中发现老普自己的椎骨已经能很好的支撑植入的人工椎间盘,就也取出了另外用于支撑的三根螺钉。他的身体里不再有螺钉了。他本来做好了准备身体里将永远带着四个螺钉。他说,“我不用再担心有些东西会断掉”。

再后来,2016年他又做了颈部手术来缓解神经压迫。

一次又一次,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玻璃心在慢慢钢化。

 

这一段写得有点太悲情了,如对亲们造成了不适我表示抱歉。

 

索契结束之后,很多喜欢的选手退役的退役,休整的休整,我也就进入了修整期。2014年的冰上雅姿,知道某普要来之后,我和小思说,我想去,她回我: 你一定要去啊。然后我真的去了,实习中请了三天假。五棵松体育馆挺好的,就是有点偏。贪近图便宜订了一家小破旅馆,说是可以去地铁站接结果我大热天在地铁站等了司机两个小时,一去check-in还给了我一间还没打扫的房间,我立马就炸了。如果是现在再遇到这种事我可能会忍住不炸。不过看演出的满足感还是弥补了旅途的种种不顺,我旁边还坐了一个普粉,一路一起花痴,也是奇妙。翻了翻相册图片,居然还真能找到14年的图。





回去之后,同事问我干什么去了,我说看冰演——同事露出了诧异的表情。我说“你不能装作理解吗?”,她回答:“不能……”。大概在2015年之前,我就是那样活在北极圈里的。

 

 

直到2015年,我在美帝交换学习,看了NHK之后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猝不及防地,高中同学于姑娘给我回了一条留言,带着圈内人常用的缩写。

 

缘分境遇如此奇妙。

 

从那之后,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生活在北极圈了。又后来,认识了施小同学,一起讨论技术一起脑洞一起吐槽。

 

其实在2014-15赛季,学业忙碌,前途迷茫,加上喜欢的选手们退的退隐的隐,我差点就脱粉了。除了在图书馆看清姐佟哥上海世锦的告别比赛哭成了神经病之外,一度我不记得那个赛季其他的记忆点。

 

2015-16NHK和GPF两场,唤起了我久违的热情。  



顺势和我当时的室友,一位可爱的西班牙姑娘科普了一下花滑。Maria看视频时基本上全程“Wow! Ah! Amazing!”,充分展示西班牙人的情绪外放。她以前完全不知道花样滑冰这项运动,但她知道Javier Fernandez, 可见海盗在西班牙的影响力还是可以的。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技术动作和表演要兼顾才是好节目;稳定很重要,这是我看平昌周期的主要感受。

 

2015-16赛季,看羽生一骑绝尘,也想不到之后的两年,男单的跳跃发现如此飞速。就在这个赛季(2017-18), 陈巍在出了4Lo之后,五种四周全了!这在两年前谁敢想?

 

“后辈少年出才俊,换了江山”。规则转了几转,从6.0到COP,从配乐不能含有人声到可以有人声,GOE也从我刚看比赛时的一套节目里能有两个动作+2/+3就不错了、到现在表现好的选手小分表加得满满当当,PCS也是从之前选手升组后要满满熬变成了现在很轻易就上9。温哥华奥运会上第一次看到的鲜肉群现在一笑就有一脸褶子,“海盗”的昵称前面也没什么人会再加一个“小”字了,今年23岁的羽生结弦,眼神里的杀气也不同于当年滑《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幻化成花》中的那个小少年了。

 

很多人说越来越看不懂裁判打分了。前两天看到一段兰兰的采访,我觉得说得特别好——他说,“我真心希望选手们能关注整体的表演,而并非只是元素的排列。有时我看节目感觉是在对着节目构成表看,对此我有点沮丧。我想要看节目时抛下有内容构成这一事实,比方说当你看到最好的冰舞选手在表演时,你不是在看元素,你一度太沉浸于表演之中,甚至不知道他们是否做了接续步、托举、或者其他什么。他们的节目将你带到了别处,那才是我想看的东西,那才是令滑冰如此有趣的地方。”

 

好的节目让人沉浸其中,不在乎单个的技术元素,不在乎裁判究竟怎么打分,是这样的!

这也大概是我越来越不怎么在意裁判给分尺度的变化的原因吧。

 

2017年的休赛季,认真温习了双人滑组合GG后期的经典节目。《月光》、《罗朱》、《Reverie》、《Vocalise》……二十多年前的节目了,竞技标准和现在完全不同,却还是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我在他们每一个眼神的交流与动作的配合里,看到了信任、默契、依赖、彼此需要。Katia看Sergei的时候,永远像一个幸福的小女人。GG的故事结局让我觉得很戏剧也很惋惜,但我也觉得,他们的名字在双人滑领域被人记得这么久,绝不仅仅是因为故事的戏剧。



2017年的休赛季,也认真重温了很多老普早期的节目,和一些没怎么看过的表演滑。还补了一些男单黄金一代的节目。做这件事的初衷是源于——老疯子终于宣布退役了。这一次很彻底很坚决了。老普真的开了自己的滑冰学校,众多外号里,也又加多了一个——“普教练”。普教练说,“米申和我走过的路,也会是我和孩子们走的路”。

 

平昌周期的一些大事件:男单四周跳飞速发展,4Lz普及度越来越高,金博洋蝉联世锦赛铜牌,羽生结弦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女单梅娃横空出世,不可思议地稳了15-17两个赛季,带起了女单跳跃上手的潮流,俄罗斯女单崛起、日本小女单混战、全俄全日为名额撕出血,曾经的小胖妹KO瘦了气场也更强大了,Mao退役了,菜籽退役了,软卡退役了,美金状态成迷,Caro还在坚持、每次节目美得不像话;双人隋文静韩聪获得世锦赛金牌,DR还在用3Lz单跳,女S找到了马索特组合,TM飞速上位,PZ、YJ拆对重组,法国组合JC也进入了大家视线。赵教练升了赵总教练,男S去俄罗斯当了教练执教对象包括TM,兰兰陪着弟子Dennis比赛、帅得很稳定、Teaching coat也很稳定。也不是说选手们退役了就都去做教练了,囧尼在NBC的解说也是很暖心,查理白当场记也当得风生水起。

 

总是喜欢上选手生涯后期的运动员,我也是很无奈了。

关于今年第一年来中国的Stars On Ice,和于姑娘约买票的时候,她说“对不起呀我最喜欢的几位都不来”,我说:“嗯,你喜欢的都要比GPF呢,我喜欢的都退役了”,气氛瞬间迷之搞笑。

 

当然也不是全部。比如葱桶。



从那一年14岁的隋妹妹、17岁的聪小哥一路看他们过来。看到一对新星成长为中国双人滑的领军人物。2017年世锦赛他俩夺冠的时候,我是真的激动哭了。小隋是很能吃苦的女孩儿,聪哥是很靠谱的男孩。

 

“我虽然不高,但小隋也小小的,我们在一起滑很搭。”“我想过了、就算她不能再滑冰了,至少以后她的脚都是好的。”

“他现在就使劲炒CP,我也没招”——“我没炒CP、谁和你炒CP呀”——“你可拉倒吧”

正经与互怼兼宜。

 

 

这些年看花样滑冰,虽然是小众项目,但是感觉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花样滑冰是唯一一项我从青春期到成年再到工作一直关注的运动。每一年的三月,还有每次奥运会的时候,都觉得自己的情绪好像不够用。其实我很感谢这项运动的人们带给我的感动。圈内的大大和同仁们,还有生活中听我叨叨叨的朋友们。

 

最后用一段休赛季写的总括作结:

 

为什么喜欢看花样滑冰?

因为优雅与力量

更因为冰场上同时上演的百般姿态、万千情绪

就像另一种人生

 

有天赋异禀,也有勤能补拙

有顺风顺水,也有好事多磨

有一骑绝尘,也有高手争锋

有大跌眼镜,也有众望所归

有意外之喜,也有意外之失

有差强人意,也有一步之遥

 

有喜悦,也有悲恸

有泪水,也有笑颜

有痴男怨女,也有佳偶天成

有临危不乱,也有未雨绸缪

 

从不乏伤病、意外、挫折、坎坷

但总有梦想、信念、鼓励、支持

 

也会有紧张、任性、失常、消极

但更有勇敢、坚韧、调整、转变

 

一位选手的赛场生涯

从初出茅庐到稳步上升,从自在挥洒到力不从心

这一路上,有等待,有重逢,有陪伴,有告别

 

有起就有落,有得也有失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也有一些人转换了身份,却不曾离开

 

好看的节目,好看的人

冰刀闪耀,冰花飞扬 


图源:甜妞Ins


——完——

评论(22)

热度(577)

  1. 共4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